※聯合文學 新書分享:《#我的室友卡夫卡》※
伊絲塔〈藏石之家〉(節錄二)
奶奶說,只是很不幸,爸爸出生那天,剛好爺爺爬樹摘椰子,不小心掉下來摔斷腿,跌下來那刻,爸爸剛好出生。所以爺爺總說爸爸是剋他的孽子、掃把星,爸爸出生後很少跟他說話,更甭說給他好臉色看了。
妳彷彿看見爺爺拄著柺杖,一跛一跛的背影無限拉長,蓋住爸爸的臉、童年,直到現在。
無形的罪責,都壓在爸爸身上。
爸爸是家中最不得寵,地位最卑微的,媽媽也說過。雖然住得極近,爸爸只有過年過節才會下去探視住在魚池旁的爺爺。他會帶三個小孩上樓,把我與弟妹們丟在樓上陪爺爺,自己便默默下樓找大伯聊天。
或許爸爸那麼聽大伯的話,也是因為大伯在家中最得寵,躲在他背後就無事了吧?
從小到大,我不止一次聽媽抱怨大伯予取予求,彷彿整個家都是他的廚房,用爸爸名字刻私章、抵押祖產,再買房過戶給自己的四個兒子。
爸爸一聲不吭,如石沉默。
跟爸爸不一樣,我有追根究底的精神,不怕真相。
那怕真相一如石頭般沉重。我開始理解爸爸的壓力在哪裡。因為他哪也不能去,只能守著老家,爺爺與奶奶,還有四個兄弟打拚起來的祖厝。
最近,我還發現爸爸撿的石頭都很像人臉,男女老少,各式各樣的臉,它們不經意地出現在角落,有的微笑,有的哭泣,有的一臉惶然。只要一轉身,就會跟這些臉對上。
它們彷彿都在說:「看我吧,我如此存在著,即便沉重,即便無人注意,仍是渴望被愛。」
渴望被愛,這點我跟爸爸一樣。用優秀的成績、學位,拋光打磨生活的每一面,像水晶一樣,為了證明自己遠行有足夠的發光理由,任缺席、不在場的歲月,填滿最遠的傷口。彷彿隔得遠遠的:老家的瘋姑姑,心力交瘁的奶奶,快被逼瘋的母親,沉默不語、體力不斷倒退的爸爸……那些沉重問題都像石頭一樣,只是暫時擋在那裡,時間一到就會自動解決,搬到看不見的地方。
然而每到一個外宿的房間,或換到異地工作,我非得帶水晶不可。彷彿有它們陪伴,生命才完整。水晶堅硬,禁不起摔;就像石頭摔碎、分裂、落地就不完整。
堅硬外表下,藏著敏感脆弱的心。
現在的我慢慢能瞭解,為何大鬧天宮的孫悟空跟脆弱敏感的賈寶玉,都是石頭變成的。
不同的是,孫悟空多少渴望唐僧對他有豬八戒那樣的溺愛與重視,賈寶玉則渴望父親對他的管教不再嚴厲。爸爸跟在大伯的身後看著爺爺,而我在奶奶與媽媽的背後躲著爸爸,只是一個渴望被看見,一個希望不要被看見。至少,不要第一個被發現。
無處可躲,石頭就是最好的掩護。
石頭無罪,石頭不說話,石頭靜靜存在。
畢竟我與爸爸,都是這般有稜有角、脆弱又敏感的存在,即便無法隱藏,卻渴望愛、需要愛,想被人好好珍藏對待;我跟爸爸是如此不一樣的一樣,不同的相同。
想起華萊士.史蒂文斯(Wallace Stevens)的詩句:
「是逐出、拉扯,白日成為碎片,哭喊你的石頭詩節?
人在哪裡聽見真理?這唯一。」
爸爸是唯一。
現在我懂得傾聽,開始欣賞爸爸的石頭,慢慢體會要得到愛,唯有先給出愛。雖然家裡石頭仍到處擋道,但我發現自己已不再排斥,慢慢能接受它們在那兒了。就像我接受爸爸的存在。雖然表達方式如此抽象,但只要彼此理解,那怕時光流逝,孫悟空掉牙、禿頭、啤酒肚……仍是可愛的,「可以值得好好被愛」。
我衷心希望,這分愛與理解,不會太慢。
〆〆〆〆〆〆〆〆
#伊絲塔 創作
#林依儂 手寫,Instagram:writingxphotography
※〈#藏石之家〉全文收錄於伊絲塔最新創作集《我的室友卡夫卡》(#聯合文學,2020年9月21日);新書上市時,我們曾分享該篇的節錄內容之一(請見留言處連結)。
※伊絲塔(1982-)
政大文學博士。散文作品曾獲第十八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類、梁實秋文學獎、吳濁流文學獎、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、教育部文藝創作獎、台中文學獎、新北市文學獎等。著有《#飛羽集》,《我的室友卡夫卡》,後者曾獲第三十二屆 #梁實秋文學獎評審獎。
聯絡信箱:ishtarstory@gmail.com